Patent and Technology Transfer Division
興大創新研發廢水處理技術及設備 促進產業淨零碳排
國立中興大學環工系盧明俊特聘教授(圖中)與實驗室同學合影。圖/謝易晏
有鑑於全球淨零排放浪潮,與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趨勢,產業製程是否能更永續、更環保,攸關台灣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國立中興大學環工系盧明俊特聘教授團隊,因應全球淨零排放之趨勢,創新研發專利「回收廢水中金屬與非金屬污染物的流體化床均質結晶方法及其設備」,為廢水回收的關鍵技術、引導產業綠色轉型。
盧明俊特聘教授分享,過去廢水去除重金屬技術主要有:化學混凝、離子交換樹脂法、吸附法、流體化床異質結晶及電解回收法等技術。目前主要還是以化學混凝為主,此程序是藉由加入鹼液調整適當的pH值,與重金屬離子反應形成固體析出溶液,並配合添加高分子絮凝劑,以共沉澱的機制來達到除重金屬的目的。
而化學混凝沉澱雖具有操作簡單且除重金屬效果佳,但在除重金屬過程中需要添加大量的藥劑,產生的污泥含水率高、純度低,後續處理所需費用高。同樣地,離子交換樹脂法與吸附法最後都還是有處理濃縮廢液及吸附材的問題,若使用電解回收法則無法處理低濃度及大量重金屬廢水。
國立中興大學環工系盧明俊特聘教授(左)指導同學進行研究。圖/謝易晏
盧明俊特聘教授團隊以「均質成核之流體化床結晶技術」,控制操作流程使晶核自生於流體化床中,形成均質單純成分之結晶物,有效去除廢水中重金屬與無機鹽類,落實流體化床結晶技術兼具污染物去除與回收再利用之處理優勢。使用土地面積僅為前述傳統程序三分之一,因為使用均相結晶的方式去除水中之重金屬離子,且所獲得之結晶粒含水率僅有5%,即使是當做廢棄處理也可以節省60% 左右之處理費用。
該研發成果公佈後,即吸引到許多製造大廠目光,不僅污泥處理費用能夠大幅降低,設備建造費只有傳統程序之三分之一,可節省土地使用,若以污泥脫水及減少碳排的角度來看,結晶法比起傳統化學沉澱法所產生之污泥,每噸減少近300公斤二氧化碳排放,有效促進產業邁向淨零碳排。
技轉商化及更多資訊聯繫逕洽:國立中興大學產學研鏈結中心專利技轉組,信箱:tlo@nchu.edu.tw
國立中興大學環工系盧明俊特聘教授團隊研發成果獲得多項大獎肯定。圖/謝易晏